从“吊车尾”到排头兵——看忻城县如何推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4 11/23 09:20:45
来源:广西日报

从“吊车尾”到排头兵——看忻城县如何推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字体:

【原标题】从“吊车尾”到排头兵——看忻城县如何推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在忻城县思练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鸿源小区标准厂房佰成皮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在岗位上作业。 韦祎/摄

忻城县城南新区缫丝厂工人有序开展生产,车间吸纳不少脱贫人员就业。 罗冬莉/摄

  近年来,忻城县通过创新推行“线上网络化、线下网格化”的工作模式,筑牢防止返贫底线;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联农带农;补齐短板弱项,夯实民生领域基础等举措,打出一套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乡村全面振兴的组合拳。

  2023年,忻城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5521.18元,同比增长1797.9元。今年7月,忻城县在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综合评价中获评“好”的等次。

  2022年,在该考核中,忻城县曾因“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存在问题而被挂牌督办。从“吊车尾”到排头兵,一年多的时间里,忻城县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记者对此进行调查。

  如何守底线——创新实施“两化”防返贫监测帮扶模式

  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是“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健全和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的基础和关键。

  家住在忻城县芝州二路东门附近的脱贫户冉毅玲,因大女儿残疾,长期需要照顾,无法外出打工。每个月固定的医疗支出,使其存在较大的返贫风险。

  冉毅玲试着通过“广西防返贫监测e申请”微信小程序扫码进行线上自主申报,当天网格员就上门核实。经过系列审批流程后,系统根据其风险类型、劳动技能等为她推荐了城镇公益性岗位——保洁员。

  “这个岗位不仅让我有了五险,每个月还有1500元工资性收入,这下生活有保障了。”近日,冉毅玲领到工资后高兴地说。

  防止冉毅玲一家返贫的,是两张“网”。

  一张“网”是线上互联网。忻城县借助广西防止返贫大数据平台开展排查预警、识别纳入、精准帮扶、风险消除及数据质量提升等工作,实现“数据信息多跑路,基层干部少跑腿”。

  忻城县明确各部门数据共享内容及更新责任,通过各部门数据自动比对,对返贫风险进行预警,在线上对监测对象进行识别纳入,加快程序流转。识别纳入后,系统自动分析智能化针对性的推荐帮扶政策,并分析数据,推送疑点问题,通过线下核实后清洗数据,确保数据真实有效、政策落实落细。

  另一张“网”是遍布全县的线下网格。忻城县按照行政区划,将全县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分别设置乡、村两级网格员和监测员,点对点开展本网格对象帮扶,实现数据核实、更新工作,及时发现或核实返贫风险。

  同时,设置县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乡(镇)主要领导、村干部四级网格长,全面担起领导、统筹、指导及落实等各项职责,把县、乡、村三级凝聚成一张责任网,将监测帮扶责任落实到人,当接到返贫风险时,协调相关部门快速响应、精准帮扶。

  “我们在自治区首创‘线上网络化、线下网格化’工作模式,通过农户自主申报、大数据平台比对、网格员日常摸排等多种方式,形成‘线上提前预警、线下网格核实’或‘线下日常摸排、线上快速审核’机制,构建返贫风险快速识别并核实的闭环。”忻城县委书记韦猛介绍,该工作模式通过网格员日常摸排,避免频繁集中排查,切实减轻基层负担。2022年8月以来,该县识别纳入监测帮扶646户2394人,平均每户时长为9天左右,比国家规定的15天少约6天。

  忻城县副县长韦献娟介绍,纳入监测帮扶后,忻城县结合脱贫户实际情况,对有劳动力的家庭,积极引导其通过产业、就业提高收入,确保此类家庭至少落实一项开发式帮扶措施;对弱劳动力或无劳动力家庭,及时落实兜底保障。今年以来,累计消除风险337户1150人,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如何促增收——培育特色产业,实现联农带农

  守住底线为增收提供了支撑,接下来如何进一步增强脱贫户和脱贫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实质性转变?

  产业和就业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产业的发展为就业提供了基础和机会,而就业的稳定又能促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忻城县依托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推动桑蚕、牛、羊、糯玉米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帮助脱贫人口参与产业、参加就业,实现持续增收。

  近日,在忻城县红渡镇工业园区的忻城茧丝绸产业园一期项目车间,一条条生产线整齐分布,设备高速运转、工人操作娴熟,缫丝、络丝、并丝、倍捻、倒筒……

  “项目将从传统的初加工品向高附加值链条延伸,补齐忻城在织绸、炼白、数码印花、丝绸、服装等产业环节空白。”项目运营管理方广西同益国丝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云说。

  2020年,忻城县以粤桂协作为桥梁,引进深圳同益新中控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广西同益国丝发展有限公司,与当地企业共建茧丝绸产业园,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种苗、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到印染加工、服装成衣全链条发展格局。

  同时,广西同益国丝发展有限公司与当地合作社、农户签订长期购销合同,对蚕茧、桑叶实行“保底价+市场价上浮”收购,带动12个村6000多户农户年收入稳定在3万—4万元,增收6750元以上。

  此外,茧丝绸产业园开展务工招聘、上岗培训和就业跟踪,打造帮扶车间,促进就近就业。目前园区吸纳劳动力591人次,并通过桑园改良、项目建设等途径帮助1000多人实现灵活就业。

  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广西桑蚕发展十佳县,忻城县一直将投入少、见效快、群众基础好的桑蚕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探索“农、工、贸一体化”。同时,推动牛羊、糯玉米等产业的延链升级,持续拓宽脱贫户及广大农户的增收渠道。

  牛羊成群。在粤桂协作机制下,忻城县建成练江、大进等5个育肥牛养殖基地和带农养殖车间等配套设施,带动近两万名村民以合作社养殖和牧草种植等方式发展生产;建设核心种羊基地、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及肉羊大数据中心等,与5家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235户,实现25个村集体经济增收218.7万元。

  玉米飘香。忻城县通过建设糯玉米冷链保鲜产业园,实施糯玉米冷链升级改造项目,解决糯玉米在采购、运输、销售过程中的保鲜问题,拓宽深加工产品品类,促进糯玉米产销和产业升级,并强化与东部企业品牌联建和互动营销,通过消费、就业、产业带动农户3000多户增收,有力有效增加了7个村集体经济收益。

  如何共富裕——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弱项

  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弱项,有助于脱贫户和广大农民提高生活质量和人力资本,增强进一步增收的能力,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然而,由于人才、资金等方面的资源不足,脱贫地区在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如何加快发展缩小差距?

  近年来,忻城县与广东省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建立组团式帮扶机制,充分发挥粤桂协作优势,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开展精准帮扶协作,推动民生保障水平有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创新教育帮扶路径,教学质量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如何巧选景妙抒情?”

  “选触动心灵的景物。”

  “如何描绘?”

  “注重细节描写。”

  ……

  今年5月31日,在忻城县民族中学和谐楼五楼录播室,由信宜市实验学校李时慧老师带来的《巧选景妙抒情》作文指导课,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大家大胆联想、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课后的评课议课环节,现场听课的忻城县民族中学的老师们积极针对教学环节进行评课发言,在探讨中不断学习进步,以期将更好的课堂呈现给学生。

  这是粤桂协作机制下,粤方到忻城开展教育帮扶的一个缩影。在忻城,粤桂两地以共同开展教研、教学、评课、同课异构等活动为载体,探索设立由粤桂帮扶教师任教的“粤桂筑梦班”,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远程教学教研,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今年高考,忻城县重点本科上线率创10年新高。

  此外,2021年以来,广东三市先后选派190多人次到忻城县开展支教,组织忻城县教师到广东跟岗学习,帮助忻城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补齐医疗卫生短板,提升基层诊疗服务水平。

  近年来,广东高州、化州、信宜三市17家医院共选派50名专家结对帮扶忻城县7家医院,专家们通过手术带教、病例讨论等形式,帮助忻城县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优化和服务水平提升。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手术及操作示范手术123台,病例讨论50次。

  针对医疗机构医师持证率低、考试通过率低等问题,粤桂帮扶专家团队面向忻城全县医疗机构开展实践技能培训。今年,该县临床执业技能考试通过率提高7.84%。

  同时,针对忻城县急救业务的空白,粤桂协作机制建立区域协同长效救治体系,提高该县急性胸痛患者救治水平。指导忻城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胸痛中心;12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建成胸痛救治单元,成为来宾市首个实现胸痛救治单元全覆盖县。

  据统计,今年以来,忻城县基层卫生院主动识别、上转胸痛患者298例,其中确诊心梗57例,救治成功率100%。(记者 李晟 通讯员 蓝春青 樊宁宁)

【纠错】 【责任编辑: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