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忧居”到“优居”
9月,秋日的北海市,微风轻拂,金色的阳光撒向大地。
位于市中心的公租房浙江路小区内,一栋栋洁白雅致的住宅楼整齐排列,孩子们在小区内嬉笑游戏,老人们在树荫下惬意地下着象棋。
“在这个城市里,我们不仅有了自己的家,而且生活的环境越变越美、配套越来越完善。以前觉得难以企及的梦想,如今一步步变成了现实。”小区居民吴彩珍告诉记者。
吴彩珍一家是双残家庭,也是城市中的低收入群体,住房是亟需解决的难题。
“以前,一家三口与他人合租,挤在40多平方米的砖瓦房中,下雨天经常漏水。”回忆起当时的居住情况,她的言语中满是辛酸与无奈,“年幼的女儿时常问我,什么时候才能像别家孩子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房间?”
2013年以来,广西大力推动公租房住房保障建设,惠及更多住房困难家庭。经过提交申请、资料审核和排队等候后,吴彩珍一家在2015年如愿以偿地住进了浙江路小区。
“60多平方米的两室一厅一卫,采光很好,一家人都很满意。”吴彩珍格外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居所,家中每个角落被她布置得整洁而又温馨。阳台上,一盆盆绿植迎着阳光,生机盎然。
有居,只是幸福生活的起点。
十年来,吴彩珍一家与小区居民一起见证了公租房小区环境从杂草丛生到绿树成荫、周边生活配套设施从无到有的转变。
“刚搬进来时,小区门口全是泥地。现在不仅有了宽阔的大马路,周围还新建了菜市场和商场。”吴彩珍难掩目光中的兴奋之情,“对我们最有益的是,小区里还增设了残疾人通道和设施,生活和出行更加便利了,现在是幸福升级版了。”
如今,在八桂大地,已有45万户像吴彩珍家一样的低保、低收入家庭在城市中有了自己的家。截至目前,我区已经累计建成公租房48万套,基本实现对申请公租房的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
近年来,在住有所居的基础上,广西坚持保基本而不降质量、兜底线而不弱服务的原则,优化公租房小区居住环境,提升公租房管理智慧化水平,逐步推动“有居”向“宜居”转变。
在桂林市叠彩区永彩安居小区,便民服务中心、文娱室、图书室、便民超市、智能快件柜、微型健身器材等多样化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下楼就有小花园,小区门口还开设有社区卫生服务站,不远处还有菜市场和口袋公园,这样的配套设施让人舒心又安心。”住在该公租房小区的邓女士由衷感叹。
在南宁市惠民安居·仙葫苑小区,住户可通过“刷脸”进单元。智能门锁、智慧云监管平台等智能“新管家”,既保障了公租房依法合规使用,也为承租家庭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服务、更优化的技防措施,进一步提升了居住品质。“目前,我区正推进公租房‘人、证、房’三位一体智慧云监管平台建设,提升公租房管理智慧化水平;加强物业服务管理,提供租金收缴、房屋维修、医疗救助等公共服务,让公租房成为‘暖心房’。”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我区还上线“桂住保”微信小程序,实现全区公租房申请业务的“掌上办”以及“全链通办”,有效提升资格审核、分配入住等业务办理效率,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忧居”到“优居”,一个个“小家”的变化,折射的是“大家”的变化。
公租房是我区建设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已连续11年将住房保障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持续推进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住房保障体系。
截至2024年8月底,全区累计建设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281.6万套,840多万群众实现圆梦安居。(广西云-广西日报见习记者 刘俊聪 通讯员 姚琳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