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护山河无恙 绘兴边画卷——广西边境行记
仲秋的广西边境,依然湿热难耐。
那坡县百南乡达林屯,民警和护边员沿着40多层楼高的“天梯”拾级而上,穿破云雾,查看红石山之巅的588号界碑;
宁明县海拔1300多米的公母山上,护边员与民警战风斗雨,守护“云端界碑”;
东兴市北仑河出海口,护碑守边志愿者们驾驶巡逻艇劈波斩浪,巡护“海上界碑”;
……
有界碑的地方,就有戍边人。戍边人站立的地方,就是祖国。
在广西1020公里陆地边界线上,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攥指成拳。他们用青春与热血,汇成戍边卫国的磅礴伟力,筑起祖国南疆坚不可摧的巍巍屏障。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记者前往边境,采撷护边、爱边、兴边故事。
护我南疆
千米悬崖之上,588号界碑前,从山顶往下眺望,令人心跳加速。
“这里山高坡陡,没有‘天梯’之前,巡边人员很难抵达。”那坡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国剑谈起往事,感慨万千。
黄国剑曾任那坡县百南乡党委书记。他说,解决巡边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是当地党委、政府重点工作之一。2016年,有关部门下定决心修建登山栈道。大家腰系绳索作业,钻山架梁,依靠人挑马驮,运送材料。次年底,一座镶嵌在悬崖上的“天梯”建成,巡边人员终于可以借此顺利登上山顶。
护边事关国家安全和边疆繁荣稳定。广西成规模、成体系推进边海防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大批执勤交通和信息化管控等设施,有效改善防卫警戒、维权执法、查验监管条件,为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靖西市边界线长152.5公里,有6个边境乡镇和182块界碑。为了推进边界全线物防技防“全闭合”,该市增建视频探头和太阳能照明灯,形成覆盖边界全线的视频监控网和灯光带;
边海之城东兴市构建北仑河沿线“水上巡、物理拦、点上守、机动打”四道防线,对海上管控工作统一指挥调度,致力于“管住人、管住船、管住海域、管住口岸”,有效遏制海上走私、偷渡;
宁明县的中越界山公母山,昔日砂石道崎岖难行,巡一次界碑来回需8小时。如今,硬化整修后的水泥路犹如一条白色缎带,盘绕在崇山峻岭,极大地缩短了巡边时间……
“边境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让我们守边护边力量更强大。”望着崭新的巡边路延伸向大山深处,宁明县爱店边境派出所教导员胡杰感叹。
守边固防,物防是基础,技防是辅助,人防是关键。广西致力完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机制,筑牢维护祖国南疆安全的铜墙铁壁。
大新县边界线长43公里,2个乡镇与邻国接壤。麻成武是硕龙镇德天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是护边员。9年多来,他每隔两天就要爬坡过坎、翻山越岭去巡边。
“巡边一趟大约6公里,沿途有27块界碑。”麻成武说。
在日常巡边中,他会仔细检查德天村的边防设施、监控设备等,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上报。
“护边员是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重要一环。”大新县国防动员办公室主任何建昌说,该县扎实创建“边疆木棉红”党建品牌,成立守边固边先锋队,构筑“村村是堡垒、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处处有防范”的多层次全方位边境防控治理体系,有力维护边境安全稳定。
除了看得见的界碑,在守边人心中还根植一块“界碑”。那是一座不惧风雨、不计得失的“界碑”,一座保家卫国、守护人民的“界碑”……
爱我南疆
家前是边界,村前是国门。
靖西市龙邦镇护龙村排干屯,地处中国龙邦口岸,与邻国仅一栏之隔,地理位置特殊。
走进村里,只见家家户户和临街商铺的门前屋顶,一面面五星红旗迎风招展。那一抹抹“中国红”鲜艳夺目,成为亮丽的风景。
这是一个“国旗村”。
“每一面飘扬的国旗,都是村民对祖国深情的告白。”龙邦镇党委副书记覃金晓介绍,在护龙村,“爱国、爱边、爱家”是深植于群众内心的信仰,是村民的自觉行动。
卢丹在护龙村商业街经营一家越南特产批发店,店铺前常年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
“爱国旗的精神已经融入大家心中。”卢丹说,这既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也希望自己的生活红红火火。
一墙一文化,一画一风景。在龙州县下冻镇布局村板局屯,一幅幅爱边护边守边的标语及墙绘作品,为这个边境小村庄的房屋披上美丽新妆,抒发了浓浓的爱国爱边爱家乡之情。
“既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又提升了乡村颜值。”布局村驻村第一书记赖怡军说。
在该村10.7公里边界线上,有10多处红色遗迹。村里将这些红色资源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挖掘拥军泉、父子三代巡边、老兵后代守边等红色故事,激发村民团结守边护家的热情。
行走广西边境,学校、景区、家庭……处处涌动着守边护边的家国情。
走进那坡县城厢镇深龙小学,正逢课间,学生们在教学楼过道观看各类武器模型。校长黄丽宇介绍,学校将教学楼过道打造成国防教育长廊,并与驻地官兵开展共建活动。2023年,该校获评百色市“爱国拥军示范学校”。
少年强,则国强。凭祥市深入挖掘边境口岸、边防哨所、革命遗址遗迹等场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和戍边文化,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开展“凭祥孩子游凭祥”“红领巾护界碑”等边关特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现场教学方式,增强孩子们的自豪感、使命感。
今年暑假,凭祥市第一小学刚毕业的学生韦钰函和同学们,再次为界碑清洁、描红。韦钰函积极参加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荣获广西新时代好少年等荣誉。
千里边关,景色秀丽。
大新县德天跨国瀑布景区,游人如织。矗立于此的836(1)号界碑,是景区“网红”。硕龙边境派出所“德天女警先锋队”民警们每巡逻至此,都会向游客介绍界碑知识,讲述守边故事。
“在界碑或国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很好。”民警杨欢说,游客们驻足聆听,国防观念和爱国情怀在无形中得到增强。
兴我南疆
“边”,曾经与“穷”挂钩,许多边境村屯一度闭塞落后。
如今,换了天地。
那坡县百南乡规良村规良屯,村容村貌让人眼前一亮:一条小溪从村中穿过,水质清澈,一栋栋新楼掩映于绿树之间,房前屋后菜地围着竹篱笆,体现乡村独有韵味……
种桑养蚕,是村里的支柱产业。近几年,全村蚕茧年平均产值约950万元。
在村民农玉梅家中,方格蔟上蚕虫不停蠕动,昂起头吐出洁白细腻的蚕丝。
农玉梅告诉记者,刚售出一批蚕茧,得了几千元。
“可以杀鸡宰鸭庆贺了。”记者打趣。
“几千块钱对养蚕大户而言,不值一提!”规良村驻村第一书记覃露丹笑道。
覃露丹给记者细算了养蚕经济账:每张三龄蚕蚕虫初期投入约180元,经过精心饲养,可产出约50公斤蚕茧,按当前市场价格能卖到3000元左右。
“2023年,规良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万多元,远超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百南乡宣传委员吴建英自豪地说,曾经被视为穷乡僻壤的规良村,获得了百色市颁发的“生活富裕红旗村”殊荣。“规良”是壮话,本意“闪亮的溪谷”,规良村现在名副其实了。
走马千里边关,看不尽万象更新,道不完沧桑巨变。
宁明县桐棉镇板烂村,凭借种植经济林走出一条致富路。
板烂村坐拥6.6万余亩山林地,村民依托这些宝贵资源,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万元。板烂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卢海说,村民们不仅建起了楼房,很多人还买了小汽车。
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在国家兴边富民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广西组织多次边境建设大会战。目前,边境地区已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乡乡通等级沥青(水泥)路、行政村通硬化路,所有建制村通客车,光纤网络通达全部行政村,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天翻地覆。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公路,打开了边境曾经紧锁的山门;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新楼,矗立于山水之间;一股股甘甜洁净的自来水,流入万千百姓家;一个个网络基站,让边疆与首都北京、与世界紧密相连。
打开门是越南,走两步进东盟。
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里火村依托峒中口岸里火通道,打造以出口贸易、落地加工、跨境金融服务为主导的沿边产业,做活口岸经济,增加边民收入。
东兴市竹山村与越南隔海相望,是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的村庄,村里凭借滨海优势,发展近海养殖业和捕捞业,年产值超2亿元。村里还利用北仑河口红树林、古榕部落、地标广场、大清国一号界碑等边境旅游资源,带动村民入股旅游公司,发展特色边海乡村旅游……
如今,曾经的“边陲末梢”已变成开放合作高地。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在广西8个边境县(市、区)全覆盖,友谊关、东兴、龙邦、水口等边境重点口岸成为中国通往东盟各国的便捷通道。广西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大批边民通过发展边境贸易和特色产业过上了幸福生活。
走边境,护界碑,看振兴。八桂大地全力筑牢祖国南疆安全屏障,护山河无恙,绘兴边画卷!(张冠年 周如雨 李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