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红糖的甜蜜传承-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4 08/28 09:26:12
来源:广西日报

古法红糖的甜蜜传承

字体:

【原标题】古法红糖的甜蜜传承

  “凝结如石,破之如沙”,这是明代药圣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有关红糖的记载。随着《非遗里的中国》广西篇的播出,“香而不焦,凝结如石”的武鸣府城古法红糖惊艳了世人的味蕾。

  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过后,记者驱车来到南宁市武鸣区府城镇富良村,一探府城古法红糖的前世今生。

  来到村口,只见农田里郁郁葱葱的高糖甘蔗挺直着腰杆。微风拂过,这片北回归线穿过的土地上泛起层层绿浪,空气中充满了甜蜜的气息。

  几百年来,府城人的甜美生活就来自“蔗”里。

  据《武鸣县志》记载:“早在清乾隆年间,民间种蔗熬糖已相当普遍,用牛拉石辊、木辊榨蔗,铁锅熬煮,生产土糖。”

  土糖即是古法红糖。

  走进位于富良村定旺屯的红娘红糖加工坊,只见在两排灶台上连环放置着六口直径近1米的大铁锅,连通灶台尽头的出风口矗立着直插顶棚的7米高烟囱。“这是古法熬制红糖的关键——直风枪灶,它只用一个燃火点就能控制六口连环锅的烹制温度,六口铁锅轮番熬制,依次实现古法红糖的熬制、提纯、收汁。最后将糖浆倒入模具中,冷却凝结后就形成一块块红糖。”武鸣府城红糖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桂青介绍,每年12月至次年3月榨季,府城镇富良村处处是蒸汽氤氲、熬糖飘香的火热场景。

  一方方红糖留住的是家乡的甜蜜滋味。

  “七八岁时,父母教我制作红糖,记忆中每到冬季,家家户户都飘着蔗糖香。”李桂青是地道的府城人,她从小就耳濡目染了祖传的红糖熬制技艺。2009年,在广东打工的李桂青看到市场上卖的红糖块很硬,吃起来没有蔗糖的香味,便萌生出回乡重拾古法红糖制作技艺的想法。

  “我在当地的微信群里售卖府城红糖,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便和丈夫李宝仁创立了这家红糖加工坊。”李桂青说,她想将古法红糖卖向全国。

  说话间,李桂青拿出一块红糖用热水冲泡,顿时蔗香四溢。记者啜饮一口,嘴里满是甘蔗本身的清甜。

  “2018年,武鸣府城红糖制作技艺成功申报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南宁市武鸣区文化馆馆长余燕鸣介绍,因古法红糖制作工艺复杂,目前武鸣区仅剩府城镇富良村在生产。

  这些年,在李桂青夫妇的示范带动下,富良村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古法红糖作坊,从最初的两三家到现在的20多家。“现在有十几个学徒跟着我学习制作红糖,我会把这份手工技艺一直传承下去。”李桂青说。

  古老技艺在岁月的长河里历久弥新。

  在传承的过程中,李桂青勇于创新,增加了姜、玫瑰、桂花、红枣枸杞等多种口味的红糖,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她改良了产品包装,提升了产品竞争力。2023/2024榨季,红娘红糖加工坊榨甘蔗约700吨,红糖产量约7.5万公斤,产值约100万元,为当地及周边村民提供了20个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古法红糖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还带动了甘蔗种植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府城镇大力扶持糖料蔗种植。2024年,该镇糖料蔗种植面积5.1万亩(含双高基地4100亩)。2023/2024榨季糖料蔗进厂数据17.93万吨,“甜蜜府城”成为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为了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富良村投资130万元建设古法红糖生产加工产业示范园,5条生产线每年能够榨甘蔗1800吨,产出红糖约200吨,甘蔗榨季参与制糖的村民每月能增加6000元至8000元的收入,实现村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双增长。”府城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陆熊说。

  眼下,李桂青的厂房正在进行无尘车间升级改造,数个月后,红糖加工坊将迎来新模样。“待厂房全面升级完成后,产能将提升一倍左右,可以为周边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我们府城的甜蜜产业也将会更加浓郁香甜。”李桂青对古法红糖的未来信心满满。(记者 沈程)

【纠错】 【责任编辑:刘君】